手上好多个EMax12A的电调,老是感觉不顺手。研究了一下发现有办法可刷BLHeli的固件,好消息。说动手就动手。

首先下载BLHeli Suite -> https://www.mediafire.com/folder/dx6kfaasyo24l/BLHeliSuite

然后拿出Arduino UNO接上电脑,打开BLHeli的Make interfaces功能。

  1. 选择你的Arduino板的型号,这里我选Uno。
  2. 点击ArduinoISP Programmer开始制作Arduino版的电调编程器

blhelisuitemake-interfaces_161108_2

继续阅读

最近DIY了一个充电宝,USB接口的。理论上可以对任何可以通过USB口充电的设备进行充电。如手机、MP3、PDA啊等等。到时候外出旅行的时候就方便了~ 呵呵

上图给大家看看,相机不在手上,用手机拍的。将就点啦…

image_028.jpg

其实电路结构非常简单:两块2200mah的3.7v锂聚合物电池串联起来组成7.4v的电池组,为了防止过放加了一块MOTO的7.4v锂电保护板。然后在输出端加载一个7805的稳压管,稳定+5v的输出。最后接上USB的母头。OK!

经过初步测试,已可以正常工作。哈哈~

才新买的鼠标,用了没多久。鼠标左键的单击就变双击了,郁闷!

特别是在用Maxthon做为浏览器的时候,点一个标签打算看那个网页。结果,单击变双击,那个网页就被关闭了。郁闷死!

立马在网上找解决方法!结果,最彻底的解决方法还是只有更换微动开关。

到Taobao上搜了下,真是琳琅满目啊~ 从0.5元一个的到10元一个的都有,真是眼花缭乱,呵呵。

选了个2.5的日本原装欧姆龙的微动开关,下了订单,等着货到了就可以开始动手维修鼠标了,hoho~

 

搬新家了,搞了台46寸的三星 LA46A550P1R Full HD液晶电视。搞了Full HD的电视,怎么能让它只放放普通的DVD和数字电视呢?肯定要让它放1080P的片子嘛~

于是…. 我是专门配了一台HTPC来放1080P的高清片!(HTPC = Home Theater Personal Computer)

说下我配置:

CPU: AMD Athlon64 X2 5000+ 黑盒

主板: 技嘉 GA-MA78GPM-DS2H

内存: 威刚ADATA 2GB DDR2 800(红色威龙)

其它: 略

1220482_000461408_mthumb.jpg

AMD 的 Athlon64 X2 5000+ 现在已经停产了。现在市面上的都是库存货。这款CPU是2.6G的主频,配上好点的风扇超频用的话,可以轻松上到3.1G。现在500块不到的价格,加上没有锁频的诱惑~ 嘿嘿,肯定是要上了!

技嘉的 GA-MA78GPM-DS2H,是AMD的780G芯片组的主板中最漂亮的。整块板采用全日系固态电容,并多处采用了夸张的滤波电路设计。主板支持HyperTransport 3.0总线,提供PCI Express 2.0的插槽。内建DirectX 10的采用ATI Radeon HD3200显示核心。相比较于其他780G主板,技嘉这款主板最大的特点是板载了128M DDR3显存颗粒。在所有板载显存的主板中是性能最好的。

1345228_20080707_giga_9939.jpg

供电方面,它采用了夸张了五项供电,超频潜力非凡啊!

1345228_20080707_giga_9926_thumb.jpg

主板接口可谓相当丰富,具有HDMI + DVI + VGA完整的视频输出接口,音频方面不但有7.1声道声卡,还有光纤音频接口,并且还具备IEEE 1394、eSATA和千兆网卡。需要说明的是技嘉MA78GPM-DS2H获得HDMI协会所颁发的最新1.3*规格认证,可提供高达5Gb/s的影像资料传输频宽,更可同时提供多声道的音讯信号传输;经由非压缩式的数位资料传输,可有效降低数位/ 类比转换时所造成的信号干扰与衰减,并完整支持Full HD 1080P规格。相容于HDCP版权保护机制,可完整播放Blu-ray/ HD DVD与其他受内容保护的内容。

1345228_20080707_giga_9931.jpg

价格呢,我在700元以内就搞定了~ 嘿嘿

主板、CPU都选好了,内存当然就不能放水了。最终的选择:威刚 红色威龙 DDR800+ 2G单条。这条内存,据说上到PC1066都没问题,哈哈!

1243387_02.jpg

CPU散热器我就更要说下了。因为HTPC这个东西是放在客厅的东西,总不能说在看大片的时候还听着翁翁的风扇声吧?经过多方研究。我选择了CoolMaster的Hyper TX2。

fan.1.jpg

fan.2.jpg

这款风扇是Intel、AMD双兼容的。即可以用在Intel系列的CPU上,也可以用在AMD系列的CPU上。风扇是独特的侧吹设计,能最大化的带走热量。声音呢?哈哈!在白天基本就听不到!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仔细觉察可以听到那么一点点~

fan.3.jpg

多的就不介绍了,大家看图吧,呵呵。

fan.4.jpg

在整机组装好以后,肯定要安装花哨的Vista系统了。然后在顺便把Vista的激活证书烧到BIOS里面,实现Vista自动激活。在装上了Final Codec实现硬解码以后。播放1080P的影片时CPU占用率不到20%~

再继续研究,实现了电脑HDMI线输出电视Full HD的点对点显示~那个舒服啊,hoho….

现在差的就是多多的1080P的影片了~ 呵呵。先搞部魔戒III来,把史米果脸上的青春痘都给他看清楚!哈哈哈哈!

 

  问:显示器开机几分钟后出现模糊现象如何解决?

  答:这种情况可能是显像管尾部的插座受潮或是受灰尘污染,也可能是其显像管老化(使用了很长时间后出现的问题)造成的,要根据具体情况"对症下药"。对于是受潮或受灰尘污染的情况,如果不很严重,用酒精清洗显象管尾部插座部分即可解决。

  如果情况严重,就需要更换显像管尾部插座了,可以到专业电视机维修部去解决。对于显像管老化的情况,只能更换显像管才能彻底解决问题。如果还在保修期内,最好还是先找销售商(或厂商)解决。

  另外,还有一种原因是显示器中相关电路的电解电容本身质量不良也会导致此故障发生,但这种情况在目前知名品牌显示器上出现的可能性很小。

  问:潮湿天气使用显示器时显示亮度不正常如何解决?

  答:这是由于显示器内部有受潮和灰尘污染的漏电现象。漏电的部位多半集中在显像管尾端或高压部位,特别是高压输出部位(行输出变压器以及行输出晶体管周围)。通常在干燥的天气工作正常的显示器,在潮湿的天气会产生漏电情况,如果是南方霉雨季节更是如此,这些都是导致屏幕亮度不正常的重要原因。

  如果不是元器件质量有问题,这种不正常只会维持一段时间,一般过20分钟左右就能恢复正常,因为随着显示器内部温度升高后,湿度降低,漏电也随之减小,所以亮度会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尽快解决,不然会因漏电造成局部电路短路,最后导致显示器周边的高压电路部分损坏。

  排除漏电故障并不复杂,首先将显示器外壳打开,检查显示器内部元件、电路板是否有"霉点"(这是导致漏电的主要原因),一旦发现应想办法给予清除。此外,还要用笔刷清除内部所有元件积累的灰尘,因为灰尘也是导致漏电的原因。运用上述方法后,问题大多能够得以解决。

  问:显示器产生彩色斑点怎么解决?

  答:显示器出现彩色斑点(简称色斑)主要是受到磁场干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被磁化了。解决的方法是,首先应该检查显示器周围是否摆放带有磁性的物品,比如收音机、电视机、手机、音箱(特别是使用了大功率的外磁式扬声器)等,应将这些物品远离显示器。

  此外,还要注意显示器周围的电源线、数据线等,因为这些都会产生磁场,当通过显示器附近时,就会对显示器产生一些不良影响。

  解决办法是先挪动显示器的位置和变换摆放的方向,尽量将其远离这些导线:其次应使用显示器自带的消磁功能进行消磁,只要问题不太严重一般都可以得到解决。如果经过上述努力彩色斑点仍然存在,那么只能找厂商或销售商帮助解决。

  问:为什么显示器会出现闪烁现象?

  答:显示器出现闪烁现象分为两种,一种是只是边缘出现闪烁,另一种是整个屏幕都出现闪烁。前者是由于显示器自身故障或显示卡驱动程序造成的,这类故障可以将显示器连接到其它电脑中进行测试,即可一目了然作出判断。如果在Windows 9X里系统不能正确识别监视器类型,可以在"控制面板—显示—设置—高级—监视器"内更改监视器的类型。

  对于显示卡驱动程序存在Bug的问题,可以下载新版本驱动程序加以解决。后者可能是电源插座和室内的日光灯、风扇、组合音响等电器干扰引起的。解决方法,可以将显示器远离干扰源或适当提高显示器的刷新频率使闪烁降为最低。

  问:如何防止屏幕保护后出现的"死机"现象?

  答:一般情况下,屏幕保护后的"死机"现象与屏幕保护程序本身无关。问题在于进入屏幕保护的同时是否打开了"电源节能设置"。节能设置允许通过软件关闭监视器(显示器),将系统处于休眠状态,而"死机"现象就是在系统进入休眠状态后出现的。

  这种现象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假"死机"现象,表现为当通过鼠标、键盘将系统唤醒,硬盘、显示器开始启动,启动过程应需要一定的等待时间,对于性子比较急的用户在几秒钟内没有看到系统恢复,便误以为是出现了"死机",其实只要耐心等一会就会恢复,根本不用解决:

  另一种是真"死机"现象,主要原因是电源管理发生冲突,主板CMOS中的Power Management Setup设置可以从硬件上对系统休眠进行控制,但由于Windows是从软件上对休眠进行控制,因而导致软硬件之间电源管理模式上产生冲突。排除方法是,进入CMOS把能源控制项全部关闭,使用Windows进行电源管理既可。

  问:为什么显示器会发出"咔喀"声音?

  答:一些早期生产的显示器由于内部不是采用自动切换扫描频率,而使用的是机械开关切换扫描频率,因此这类显示器在机械开关切换时就会听到"咔喀"声音。如果声音不很大,一般属于正常现象。但是,如果在切换扫描频率的同时,画面亮度也随之有所变化,并发出"啪啪"响声,那就不属于正常现象了。

  画面亮度变化并发出"啪啪"响声,这说明在切换扫描频率时导致了高压突变,引起显像管上的"高压帽"处打火,等到亮度稳定后,也就不再发出响声了。这种情况多半发生在空气潮湿、机器内部尘土过多的显示器中,而新买的显示器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问:怎样实现自动关闭显示器电源?

  答:在正常情况下,自动或手动关闭显示器取决于显示器电源安装的位置。简单地说,显示器电源插头如果直接插到电源供电插座上,将不能实现自动关闭显示器,只能手动关闭。如果想使显示器实现自动关闭,可以将显示器电源插到机箱电源插座上便可以解决,不过这需要机箱电源带有插座,同时显示器更换一条电源连接线才能够实现。

  问:如何解决显示的刷新率和设置刷新率不匹配情况?

  答:一般来讲,在任何分辨率下,刷新率都是完全一致的(采用默认刷新率)。如果将一种分辨率(比如1024X768)下的刷新率设置成与默认刷新率不同时(可正常运行),当在此分辨率模式下进入某种不同分辨率(比如800X600)模式的程序时,刷新率并不是在1024 X768分辨率设置后的新刷新率,而是在800X600分辨率下的默认刷新率。

  这就是显示刷新率与设置刷新率为什么不匹配的原因。解决办法是分别将各个分辨率(800X600、640X480)下的刷新率都设置成所需要的刷新率,然后回到1024X768分辨率,此时再进入任何分辨率模式的程序时,都会得到理想的分辨率。

  问:为什么显示器右边会出现5mm的"缩进"现象?

  答:这种现象一般不属于显示器质量问题,即便更换一台新显示器也不会解决问题。这种缩进现象主要是因为显象管的热稳定性不好造成的,这种现象对于纯平显示器更为明显。一般的纯平显示器最好的也在lmm,大多都会在2mm,个别情况严重的甚至达到5mm。所以在选购显示器时,一定要在预热40分钟后检查一下"缩进"度比较能真实反映出该显示器的热稳定性如何。

  问:如何解决显示器的颜色不正常问题?

  答:这个问题涉及到两种情况。

  一种是开机后屏幕显示颜色不正常,但使用一段时间后又恢复正常颜色,这类属于显示器使用的时间过长而导致显象管老化,可以到专门维修显示器地方维修,不过维修后效果未必能改善多少而且费用也不少,不如更换一台新显示器。

  另一种是开机后屏幕显示的颜色不正常,而且无论等多长时间也无法恢复正常的颜色,这种情况可能是显示器与显示卡之间的连接插头有缺针(断针)或某些针弯曲导致接触不良,可以检查显示器连接插头是否出现了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检查时最好与一台正常工作的显示器进行比较,如果确定是显示器连接插头有问题,可以尝试着到电脑商城卖耗材处购买一个插头自己替换即可。购买时还应注意与显示器连接接头的形状是否吻合,以防止购买后无法与显示器连接。

  问:出现"花屏"该怎么办?

  答:显示器出现花屏是计算机常见的故障现象,在文本方式下的花屏表现为字符混乱,图形方式下通常表现为图形分层等。在计算机上出现花屏现象时,可采用这样的方法来处理:

  1. 显示卡与中文系统冲突有些显示卡与中文系统冲突,从而在退出中文系统时出现花屏,击键无反应,类似死机,此时在无光标情况下,从键盘输入"ModeC080",花屏就可以解决了。

  2. 显示器分辨率设置不当引起花屏在Win3.X与Win95/98中将显示分辨率设置太高时,在使用中可能会出现画面分层、抖动、甚至黑屏死机的现象。只要把分辨率设置为可以正常使用的数值就可以了。

  3. 显示卡主控芯片散热不良显示卡主控芯片散热不良也会引起花屏现象,为显示卡添加散热风扇或改善显示卡的散热条件,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4. 显示内存速度太低当显示内存的速度太低,与主机速度不匹配时,也可能出现花屏现象,只要通过设置CMOS或降低计算机的系统速度,或更换更高速度的显示内存,就可以避免花屏现象。

  5. 显示内存损坏当显示内存有损坏时,系统启动时就会出现花屏、混乱字符的现象。只要更换显示内存就可以了。

  6. 病毒原因某些病毒发作时会引起花屏现象。用杀毒软件杀毒,病毒杀除后花屏现象就消失了。 另外,还要注意多关注显示卡和显示器之间的兼容性问题。

  问:显示器加电后,电源指示灯不亮,怎么办?

  答:首先请检查连接显示器的电源线是否接好,电源是否有电。排除上述原因之后,打开显示器外壳,检查保险管是否烧断,如果烧断,可用同规格的进行替换。替换后,如再次烧保险管,则应重点检查电源部分的整流滤波电路和电源开关管。 

  问:显示器通电后,电源指示灯不亮,而且机内发出"吱吱"声,是什么原因?

  答:出现这样的故障,说明显示器内元器件有短路现象,造成电源负载过重。对这样的故障,应重点检查行输出管及周边电路。一般来说,显示器的行输出管大都采用2SD系列大功率三极管,由于工作在高电压、大电流状态下,比较容易损坏。如果行输出管损坏,应用同型号或参数相似的管子进行替换。

  问:显示器通电后,屏幕没有光栅,是什么原因?

  答:出现这种故障,应首先确定是不是保险管烧断,如果保险管并没有烧断,则应重点检查电源开关管的启动电阻和开关管本身,因为这两个元件如果出问题,将造成电源没有输出,扫描电路无法工作,自然就没有光栅出现了。

  问:显示器亮度不够,而且调亮度旋钮不起作用,怎么办?

  答: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有两种原因:一是亮度控制电路或调节电位器有问题,必要时可进行更换;二是显示器使用时间过长,造成显像管老化,如果确定是这种情况,则可调节行输出变压器上的阳极电压,适当将阳极电压调高一些,以增强字符的亮度。

  1.硬盘的供电:硬盘的供电取自主机的开关电源,四个接线柱的电压分别为:红色为正5V,黑色为地线,黄色为正12V,通过线性电源变换电路,变换为硬盘正常工作的各种电压。硬盘的供电电路如果出现问题,会直接导致硬盘不能工作。故障现象往往表现为不通电、硬盘检测不到、盘片不转、磁头不寻道等。供电电路常出问题的部位是:插座的接线柱、滤波电容、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电感、保险电阻等。

  2.接口:接口是硬盘与计算机之间传输数据的通路,接口电路如出现故障可能会导致硬盘检测不到、乱码、参数误认等现象。接口电路常出故障的部位是接口芯片或与之匹配的晶振坏、接口插针断或虚焊或脏污、接口排阻损坏,部分硬盘的接口塑料损坏导致厂家不予保修。

  3.缓存:用于加快硬盘数据传输速度,如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硬盘不被识别、乱码、进入操作系统后异常死机等现象。

  4.BIOS:用于保存与硬盘容量、接口信息等,硬盘所有的工作流程都与BIOS程序相关,通断电瞬间可能会导致BIOS程序丢失或紊乱。BIOS不正常会导致硬盘误认、不能识别等各种各样的故障现象。

  5.磁头芯片:贴装在磁头组件上,用于放大磁头信号、磁头逻辑分配、处理音圈电机反馈信号等,该芯片出现问题可能会出现磁头不能正确寻道、数据不能写入盘片、不能识别硬盘、异响等故障现象。

  6.前置信号处理器:用于加工整理磁头芯片传来的数据信号,该芯片如出现问题可能会出现不能正确识别硬盘的故障现象。

  7.数字信号处理器:用于处理前置信号处理器传过来的数据信号,并对该信号解码或接收计算机传过来的数据信号,并对该信号进行编码。

  8.电机驱动芯片:用于驱动硬盘主轴电机和音圈电机。现在的硬盘由于转速太高导致该芯片发热量太大而损坏,据不完全统计,70% 左右的硬盘电路路障是由该芯片损坏引起。

  9.盘片:用于存储硬盘数据,轻微划伤时可通过软件按一定的算法解码纠错,严重划伤时,数据不可恢复。

  10.主轴电机:用于带动盘片高速旋转,现在的硬盘大多使用液态轴承马达,精度极高,剧烈碰撞后可能会使间隙变大,读取数据变得困难、异响或根本检测不到硬盘。该故障现象需用专用设备才能读取里面的数据。

  11.磁头:用于读取或写入硬盘数据,受到剧烈碰撞时易于损坏,导致不认硬盘。硬盘受到碰撞后受损可能性更大的是磁头。

  12.音圈电机:闭环控制电机,用于把磁头准确定位在磁道上。该电机较少损坏。

  13.定位卡子:用于使磁头停留在启停区,IBM等系列的硬盘的卡子易错位,导致磁头不能正常寻道。在无开盘维修条件的情况下,可按一定的角度适当敲击硬盘,使卡子回复到正确位置。

  附:硬盘电机驱动芯片打阻值测定方式  

  硬盘电机驱动芯片是硬盘电路部分最易损坏的芯片,70%左右的硬盘电路故障是由该芯片损坏引起。而电机驱动芯片到底是否损坏可通过芯片周围引脚对地打阻值来大致判断。下列表格是常见硬盘电机驱动芯片各引脚对地反向阻值表。用于确认电机驱动芯片是否损坏。数据测试采用9205型数字万用表,红表笔接地,黑表笔指向被测引脚。   

  对于只有两面有引脚的芯片,从第一个引脚开始按逆时针方向的引脚用两列数字来表示,其中第一列表示的是第一面的阻值,第二列表示第二面的阻值。  

  对于四面都有引脚的芯片,从第一个引脚开始按逆时针方向的引脚用四列数字来表示,其中第一列表示的是第一面的阻值,第二列表示第二面的阻值,第三列表示第三面的阻值,第四列表示第四面的阻值。

   一、什么是显示器的工厂模式?

    工厂模式是厂家在设计电路时预留的一些功能,这些功能并不对普通用户开放的。通过特殊的方式进入,通过修改存储器数据或其他方式对显示器进行维护。

  二、工厂模式都能做些什么?

     由于不同的显示器厂商对一些功能的定义也略有不同,比如一些不常用的集合失真,线性失真,会聚,色纯,加速极电压等等项目,当显示器有一些软件故障的时候,可以借助它在不维修电路的基础上来解决问题。这里所说的软件故障,指的是像亮度,色彩,色纯,会聚,集合失真,线型失真,位置尺寸等,如果用户的显示器不亮了,或者是抖动,或者是由电路元件引起的故障,那是工厂模式解决不了的。 

  三、对工厂模式的不适当操作会有什么后果?

     由于不同厂商的工厂模式内置的功能不同。有的显示器工厂模式只是比普通功能多出一点而已,如果调节不当只是影响显示效果。但有一部分厂商的工厂模式功能相当丰富,不慎的误操作则有可能对显示器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影响到显示器的部分功能甚至导致显示器无法正常工作。所以我们劝大家在使用工厂模式时要慎重,在不清楚某个功能之前,最好不要乱调,由此而造成的后果我们不负任何责任。

  但是,由于工程模式中存储着诸如:LCD累计使用时间或出厂日期,甚至液晶面板类型等一些重要参数,所以对于购买LCD的朋友,进入工厂模式查看一些相关信息也是验证LCD是否是新品的重要方法,同时也给购买二手LCD的朋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因为使用时间越短越值得购买。所以,我们公布目前市面知名品牌液晶进入工厂模式的方法,希望对大家购买液晶显示器的时候有所帮助,同时我们对比一下不同显示器厂商的工厂模式提供的信息有什么不同之处。

宏基(Acer)

  在关机的状态下,先同时按住“AUTO”和”MENU”键,再按下“POWER”键打开显示器。此时按“MENU”键打开OSD菜单,将发现OSD菜单并不是向平时一样出现在屏幕中央,而是在屏幕左侧,其左上角出现红色“F”符号,用左右键调节光标至“F”符号上,按“MENU”键即可。

明基
  入工厂模式的方法是:在关机状态下,在按住“MENU:和“EXIT”键的同时,按下“POWER”键打开显示器。开机后再按“i”键即可。

LG

  在关机的状态下,先按住”MENU”键,再按下“POWER”键打开显示器,调出OSD菜单在末端会出现新的选项,进入即可。
优派

  关机状态下,先按住“2”的同时按下电源键打开显示器,此时指示灯为黄色。接着按下“1”打开菜单。其中右下角出现“F” 字符,将光标移到上面去并按“2”即可打开。

三星

  在开机状态下,首先在OSD菜单中将亮度和对比度值分别调为0,接着进入OSD菜单的“信息”页,此时按住’SOURCE”键(即ENTER键)不放保持5秒,屏幕中央会出现“SERVICE FUNCTION”菜单,有些三星的显示器没有SOURCE键,此时按下ENTER(确定)键的效果是一样的.

飞利浦

  在关机状态下,同时按住“AUTO”和”MENU”键,再按下“POWER”键打开显示器。此时按“MENU”键打开OSD菜单,将发现 OSD菜单会出现新的选项,选中后进入即可。(部分型号需要同时按住“AUTO”和“OK”键开机,打开OSD菜单即可进入)

DELL

  在关机的状态下,先同时按住“ENTER”键和”+”键,再按下电源键打开显示器。再按“MENU”键即可。

   在使用工厂模式时要慎重,在不清楚某个功能之前,最好不要乱调,毕竟大多数用户对显示器不是特别熟悉,进入工厂模式往往会调乱甚至损失显示器。

优派(Viewsonic)

    关机状态下,先按住“2”的同时按下电源键打开显示器,此时指示灯为黄色。接着按下“1”打开菜单。其中右下角出现“F” 字符,将光标移到上面去并按“2”即可打开。

    进入后菜单选项最后多了一项“Factory menu”选项。

戴尔(Dell)

    在关机的状态下,先同时按住“ENTER”键和”+”键,再按下电源键打开显示器。再按“MENU”键即可。

AOC:
    按menu调出主菜单,将光标移动至全屏缩放那个图标上,长按MENU不松,即可见AOC的工厂模式菜单。

长城:

    先按住MENU键再按电源键,等显示器打开后再按一下MENU键,就可以进入了。

惠普:
关掉显示器——按住MENU,然后再按电源开关——MENU不放,直至看见检索信号,并等待检索信号消失——松开MENU键,再摁一次MENU键,然后看见一个英文菜单,然后找面板信息.

下面是各个屏产品常用的液晶面板,转给大家看看,参考一下

一,19宽屏
1181218200912.jpg

二,20宽屏
1181218257444.jpg

三,22宽屏
1181218283536.jpg

四,23宽屏
1181218303095.jpg

五,24宽屏
1181218325184.jpg

六,19普屏:
1181999275681.jpg

七,20普屏:
1181999288134.jpg

 

硬改後温度高了吗?硬改的隐患以及怎样硬改更好?

目前的硬改方案从原理上有两种,一种是针对cpu的,另一种是针对主板.以e4300硬改成266外频为例,

关键是要将bsel1改为低电平,在Intel的文档中,bsel1是输出端,如何将其改为低电平,就成为硬改焦点.

1.    最先想到的是把cpu的bsel1直接拉低,自然找到离bsel1最近的地vss.将bsel1和vss一短接就将达到了这个目的.于是就有了银漆法甚而衍生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铜线大法,这实际上是一种短路,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短路所产生的热量.有网友已经发现同样的频率下,这种硬改後的甚至要高出10度. (还需要更多网友验证)

2.    隔离cpu的bsel1,再将对应的主板引脚接地,即是著名的香烟大法,从原理上讲这个输入端接地不会短路因而也就没有发热的问题.
    这种方法实际是:改主板与CPU无关,用香烟纸隔离CPU内部电路,改变主板相应的电平改变主板BIOS里的默认及时钟电路的频率.
3 、用香烟纸硬改有风险,需谨慎。

     本人比较胆小谨慎,但是被硬改的念头搞的茶饭不思睡觉不香,终于还是决定试一下,忧郁再三选择

了香烟大法,经实践成功并且没有发热问题.我盒装风扇,原来软超282*9 ,cpu 1.193v, sp2004满载稳定

温度54,硬改後301*9,cpu 1.23v,sp2004满载稳定温度56度,环境 26度.

1181370589533.jpg

原贴:http://itbbs.pconline.com.cn/topic.jsp?tid=7149452&topicPage=2&lastUpdate=06-09.12:20

  Serial ATA 1.0的传输率是1.5Gbps,Serial ATA 2.0的传输率是3.0Gbps。

  现在的技术发展实在太快,很多人还没弄清SATA到底有什么好,SATA II又来了。在传统的IDE、潮流的SATA与前卫的SATA II硬盘之间,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区别?几种不同的硬盘各自价格等方面又是怎么样?相信很多朋友都想知道。

  在深入了解新标准之前,有必要回顾一下原有的技术。长期以来,硬盘技术的进步,都着重于传输速度和容量两个方面。基本上认识电脑以来,大家就一直在使用Ultra ATA。这种延用已久的接口技术,有好些方面都显得过时而需要改进了:

  大家都知道,数据线太粗,安装不方便,严重影响机箱内空气流通,不利于机箱散热,是传统IDE接口即Ultra ATA硬盘的至命缺点。不过,IDE硬盘还有很多其它方面的局限性,大概就不是很多人都清楚了。

  主从盘相互影响

  普遍情况下,一块主板只有两个IDE接口,每个接口可以挂两个IDE设备。但同一个接口的两个设备是共用带宽的,对速度的影响非常大。所以稍有常识的人,都会把硬盘和光驱分开两条IDE线连接到主板上。
 
  这样,IDE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虽然一块主板可以连接4个设备,但事实上只要超过两个,速度就大大下降。

  更大的问题是,同一条线上两个设备要严格按主/从设置才能正常运行。象图中这种西数WD400 JB,主硬盘还有两种不同设置,一条IDE线只接这块硬盘的时候按右边的设置,带从盘的时候则要按中间的设置方式。据亲身经验,如果没带从盘而按中间的方式设了,会出现五花八门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有时可以启动,有时报告找不到硬盘,有时启动过程中报告硬盘错误之类——每次启动可能出现不同的问题。
 
  不支持热拔插

  并行ATA在支持设备热插拔方面能力有限,这一点对服务器方面的应用非常重要。因为服务器通常采用RAID的方式,任何一块硬盘坏了都可以热拔插更换,而不影响数据的完整性,确保服务器任何情况下都正常开着。具有热插拔支持功能的SCSI和光纤通道占据了企业级应用的几乎全部市场,并行ATA空有价格优势而不能获得一席之地,主要原因就是它不支持热拔插。

  不够完善的错误检验技术

  Ultra DMA引入了基于CRC的数据包出错检测,该技术是ATA-3标准的组成部分。但是,没有任何一种并行ATA标准提供命令和状态包的出错检测。尽管命令和状态包出错的范围和几率都小,但它们出错的可能性也不容忽略。
 
  使用过时的5伏电压

  处理器核心从几个方面要求向低电压过渡。较低电压允许更快的信号陡变,这对提高速度、降低热耗至关重要。现在的CPU核心电压基本上都小于2伏,为保持与系统主板上其它芯片的互操作性,通常使用3.3伏的外部电压分离出来,5伏电压成为过时的标准。虽然大部分目前的 ATA/ATAPI-6标准为并行ATA设备指定的直流电压供应为3.3V (± 8%),但一些模式的接收器大于4伏,所以要使用过时的5伏电压。

  接口速度的可升级性差

  另外,Ultra ATA是受并行总线特性的限制,带宽容易受到限制,经过多次升级,目前最高传输率也只是133M字节/秒。
 
  SATA比IDE优越在哪些地方?

  SATA不再使用过时的并行总线接口,转用串行总线,整个风格完全改变。

  SATA与原来的IDE相比有很多优越性,最明显的就是数据线从80 pin变成了7 pin,而且IDE线的长度不能超过0.4米,而SATA线可以长达1米,安装更方便,利于机箱散热。除此之外,它还有很多优点:

  一对一连接,没有主从盘的烦恼

  每个设备都直接与主板相连,独享150M字节/秒带宽,设备间的速度不会互相影响。
支持热插拔。

  热插拔对于普通家庭用户来说可能作用不大,但对于服务器却是至关重要。事实上,SATA在低端服务器应用上取得的成功,远比在普通家庭应用中的影响力大。

  数据传输更加可靠

  SATA提高了错误检查的能力,除了对CRC对数据检错之外,还会对命令和状态包进行检错,因此和并行ATA相比提高了接入的整体精确度,使串行ATA在企业RAID和外部存储应用中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低电压信号

  SATA的信号电压最高只有0.5伏,低电压一方面能更好地适应新平台强调3.3伏的电源趋势,另一方面有利于速度的提高。
 
  带宽升级潜力大

  SATA不依赖于系统总线的带宽,而是内置时钟。刚推出的这一代SATA内置1500MHz时钟,可以达到150M字节/秒的接口带宽。由于不再依赖系统总线频率,每一代SATA升级带宽的增加都是成倍的:下一代300M字节/秒,再下一代可以达到600M字节/秒 。

  SATA仍然存在的几点不足
 
  在国内,现在买IDE的人恐怕比买SATA的人多很多。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SATA的诸多先进性总体上对个人电脑用户意义不是太大,它最大的意义的反而是适应了入门级企业应用的需要。

  其次,nForce4、915之前的那些主板使用SATA硬盘,在安装操作系统的时候需要用到软盘,就象SCSI硬盘那样,增添了用户的麻烦。

  另外,国内用户的电脑配置相对落后,很多人都是旧电脑升级大容量硬盘,稍老点的主板还不支持SATA硬盘。

  所以,SATA最大的成功在于吸引了很多低端入门级服务器的用户。但在企业级应用方面,它又仍然在很多方面有待改进:

  单线程的机械底盘

  SATA毕竟只是ATA,它的机械底盘是为8×5线程设计的,而SCSI的机械底盘是24×7多线程设计,能更好地满足服务器多任务的需要。所以SATA虽然在单任务的测试中不比SCSI差,但面对大数据吞吐量的服务器,还是有差距的。除了速度之外,面对多任务数据读取,硬盘磁头频繁地来回摆动,使硬盘过热是SATA最大的问题。

  形同虚设的热拔插功能

  在实际应用中,RAID硬盘阵列是由多个硬盘组成的,必须知道具体哪一块硬盘坏了,热拔插更换才有意义。SATA硬盘虽然可以热拔插,但SATA组成的阵列在某块硬盘损坏的时候,不能象SCSI、FC和SAS那样,具有SAF-TE机制用指示灯显示,知道具体坏的是哪一块,热拔插替换的时候,如果取下的是好硬盘,就容易使数据出错。所以在实际应用中,SATA的热拔插功能有点形同虚设的味道。
速度慢

  SATA相对于SCSI和FC速度慢,主要原因是机械底盘不同,不适应服务器应用程序大量非线性的读取请求。所以SATA硬盘用来做视频下载服务器还不错,用在网上交易平台则力不从心。

  SATA 1.0控制器的传输速度效率不高,虽然标称具有150MB/s的峰值速度,事实上最快的SATA硬盘速度也只有60MB/s。

  整个解决方案价格不便宜
 
  虽然SATA硬盘相对于SCSI硬盘来说很便宜,但整个的SATA方案并不便宜。主要原因是SATA 1.0控制器的每个接口只能连接一个硬盘,8个硬盘组成的阵列需要8个接口,把每个接口300多元的花费算进去,就不便宜了。

  SATA II与准SATA II

  很多人到现在都还不是太清楚SATA与Ultra ATA相比有什么区别与好处,这也难怪。因为连Intel刚推出SATA的时候,也没想到这个为个人用户而改进的方案,结果会在入门级服务器和工作站等企业应用的前前景更为广大——也正因为这样,2004年才专门成立了SATA IO(SATA国际组织)。

  前面那么多介绍,是结合现实情况与SATA官方白皮书整理的,从中已经可以发现,说到SATA优缺点,更多的是从企业应用而不是个人与家庭应用的角度考虑的。

  现在经常听到“NCQ硬盘”和“SATA II硬盘”这两个名词,它们是SATA向下一代——SATA II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的产品:

  第一阶段是在SATA的基础上加入NCQ原生指令排序、存储设备管理(Enclosure Management)、底板互连、数据分散/集中这四项新特性。

  第二阶段是在第一阶段的基出上作进一步改进,加入了双宿主主动式故障替换、与多个硬盘高效连接、3.0Gb(即300MB/s)接口带宽等特性。

  “NCQ硬盘”的改进:不仅仅是NCQ这么简单

  由于SATA II的第一阶段几项改进中,NCQ原生指令排序技术对个人用户意义比较大,所以也只有这一项技术比较多人了解。其实SATA II第一阶段加入的技术包括如下几项:

  NCQ原生指令排序

  Native command queuing:什么是NCQ呢?这是SCSI早就使用的一种技术,只是最近才应用于SATA硬盘。

  传统台式机硬盘都用线性形式处理请求,这种方式潜在很不好的方面,要理解其中原理,必须对硬盘物理结构有个基本了解。硬盘里面是圆盘状的,很象CD光盘。每一个圆盘由许多同心圆划分为一条条磁道,磁道又分出扇区。每个圆盘由一个或多个磁头负责读取。如果数据分布在同一磁道,寻找数据的速度是最快的。在不同磁道之间移动则消耗很多时间。假设要读取三块数据,其中一块在圆盘最外边的磁道上,一块在圆盘最里面的磁道上,还有一块在圆盘最外边的磁道上。传统的硬盘,会依次先读取圆盘最外面的数据,然后读取最里面的数据,最后再回头读取最外面的数据。这样一来,磁头移来移动消耗的寻道时间多,效率就低了。如果把磁头移动减到最少,寻道时间就会相应减少。这就是NCQ的目的所在——NCQ可以重新编排指令,不让磁头从外移到内再移到外,而是在移向圆盘内圈之前就读取外圈的两块数据。

  现在大家应该明白了,CPU的速度对硬盘性能影响微乎其微,但NCQ技术则可以明显改善硬盘性能,特别是对前面提到的SATA多线程性能差、容易磁头频繁来回摆动、硬盘容易过热这些方面有很大改善。

  机架管理(Enclosure Management)

  前面提到SATA的热拔插技术,由于阵列中有一块硬盘出现故障的时候,不知道具体坏的是哪一块而形同虚设。SATA II第一阶段即拥有NCQ技术的SATA硬盘,加入了机架管理技术,正是用来解决这一问题的。

  背板互连(Backplane Interconnect)

  SATA用于数据发送的导线数量很小,因而出现了为外部RAID使用而部署的底板。

  该底板是一块物理线路板,通常集成到机架的后面板上,上面嵌入了通过刻在线路板上的导线连接到中心控制器插件的多个设备接头。值得注意的是,中心控制器与主机的接口可以按任意一种协议来设计,可以是SCSI、光纤通道或iSCSI。底板的使用可使设备咬住接头并紧密结合。

  当然,受到FR4材质信号衰减的限制,中心控制器和SATA设备接头之间蚀刻线路的最大长度必须限制在18英寸以内。虽然这种限制表面上局限了底板端子和SATA机架的设计,而事实上,标准机架为19英寸宽,因此,在一个1U到3U的机架内,为SATA而蚀刻的最大导线长度足以从一个位置适中的中心控制器连接到所有设备接头。

  SATA II不等于300MB/s

  首先,是接口带宽从原来的150MB/s扩展到了300MB/s。但SATA II不能与300MB/s划等号,因为它包含了SATA II第一阶段的NCQ等技术,以及更多的其它技术:

  其次,SATA II可以通过Port Multiplier,让每一个SATA接口可以连接4-8个硬盘,即主板有4个SATA接口,可以连接最多32个硬盘。
 
  另外,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技术,叫Dual host active fail over。它可以通过Port Selector接口选择器,让两台主机同时接一个硬盘。这样,当一台主机出现故障的时候,另一台备用机可以接管尚为完好的硬盘阵列和数据,这就确保服务器不管在某块硬盘损坏,或是某坏CPU之类的其它配件损坏的情况下,仍能正常运作。

  结语:给个人电脑用户的特别提示

  最后,相信大家对IDE、SATA、NCQ、SATA II已经有了比较整体的认识。或许很多关于服务器方面的技术还不太明白,其实这没关系,最重要的是获得这样一个概念:SATA、SATA II的改进,大多数不是为个人电脑用户而设的。

  SATA对个人电脑用户真正有意义的地方,也就是让机箱散热更加良好。但与此同时,如果你的主板不支持SATA II,在获得这样一个好处的同时,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会比较麻烦——需要插入SATA的驱动软盘。所以IDE用户千万别以为SATA更先进,改用更先进的SATA硬盘会有多大的性能提升。
 
  使用支持NCQ技术的硬盘,对喜欢同时运行很多个程序的用户可能会有速度上的改进,而且由于磁头比较少来回摆动,硬盘会比较长寿,温度也会比较低。但前面没有提到的一个必要前提是,必须主板和硬盘都支持NCQ技术才起作用。

  至于SATA II,唯一对个人电脑用户有意义的就是300MB/s的带宽——当然,SATA II全都是支持NCQ的。不过千万别指望带宽比原来增加了一倍,就可以获得接近于SATA两倍的速度,因为目前硬盘的速度主要是受硬盘内部数据传输率的限制,而不在于接口带宽,接口带宽的增加对个人用户带来的速度改善,是微乎其微的。同样,SATA II的好处——支持NCQ和300MB/s的带宽,必须要主板支持,在只支持SATA I的主板上使用SATA II硬盘,就连“微乎其微”的改善也不会有。

  总体来说,SATA、NCQ以至完整的SATA II,对一般个人电脑用户的意义不是非常大,它们最大的意义在于为企业应用提供了SCSI、FC之外的廉价存储解决方案——当然如果几种硬盘的价格相差很小的话,尽可能选最先进的SATA II是没错的。如果担心新技术会不成熟存在某些未知缺陷,继续选择SATA I硬盘甚至是IDE硬盘,也是相当不错的方案。